
新湖南客户端12月16日讯(通讯员 张棋铭 吴怀益)“牛书记”不姓牛姓杨,不属牛但干起工作像头牛,村民们叫他“牛书记”。从上任到现在,十年如一日,用自己的艰辛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开明,用为民服务的孺子牛、产业发展的拓荒牛、急险任务的老黄牛精神,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,被群众亲切地称为“三牛”书记。
“广场里绿树成荫,农闲时我们都坐在这里,晚饭后,有人健身跳舞、有人对唱苗歌,这一切的改变都要感谢杨书记咧。”暖阳下,小憩在廊道里的村民章开发自豪地说。
曹家村位于坪坝镇北部,由原榔木、曹家两村合并而成。面积18.70平方千米,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,8个自然寨,共有368户1625人。曹家村起源于乾嘉苗民起义时期,村域田平地广、民族文化底蕴丰厚,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,民族风情浓郁迷人、历史悠久,自古以来是闪耀在苗疆深处的一颗明珠。
也许是得益于这里的山水,也许是几千年来原始野性的积累,勤劳朴实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使得整个村落坐拥万亩野生油茶。“那时候杨开明在外就是车间主管,见过大世面、是村里的能人,我和百姓都希望他能回来主持大局,带领我们全村脱贫致富。”时任曹家村支部书记的张自秋说道。
“一人富了不算好,大家富了才是福。”2014年,事业小成的杨开明在老书记的力荐和群众的支持下,毅然放弃城市的繁华,选择“跳回农门”,回到曹家村,肩负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。
上任之初,他“初生牛犊不怕虎、展翅燕雏敢入云”,积极带领村支两委“铸魂强基”。利用党建例会、冬春训“课堂”,全面学习党的历届全会精神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文件。通过学习,大家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、拧成一股绳,党支部“桥头堡”作用愈发明显、“排头兵”战斗力空前提升。
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,想要发展好,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面对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,他积极乐观、迎难而上;面对村民的质疑和不解,杨开明没有退缩,他逐户走访,了解群众疾苦,甚至自掏腰包为村民送去温暖。在他的心中,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,他像一头默默耕耘的孺子牛,用真情和汗水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。在他的坚持下,群众的心渐渐暖了起来,“信任”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悄然扎根。
“杨书记带领我们为群众代办、陪办事务。民生类事情都能“一站式”办理、“一门式”服务,群众都很满意。”正在值班的村妇联专干向仁菊介绍道。
据了解,杨开明以党建引领便民服务,带领村支两委对原中心进行提档升级。在聚焦服务宗旨、创新平台机制、突出便民导向上下功夫。将中心打造成可办理涵盖医疗保障、临时救助、低保申请等17项业务的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。
“他们把我们当亲人,服务态度好,事情很快就能办成。”“我婆婆行动不便,杨书记专程上门为她办理养老认证呢。”正在大厅喝茶的村民不约说道。
“以前猪牛羊栏没有及时清理,垃圾随处可见,时而阵阵飘“香”,现在家里干净整洁、变化太大了,亭子桂馥兰香、巷子古色古香,村子鸟语花香。”村民石民贵自豪地说着。
据悉,杨开明与村支两委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抓手,对275户村民院落硬化、开展拆违治乱,积极探索“村级项目集体建”模式。“观光步道”“生态护栏”“智饮水房”“厕所改治”等工程由村民参与施工,验收合格后将3%的利润返还至村集体。村级项目集体建的成功实施,增加了村民收入,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。
依托“党建+联户”机制、深化“互助五兴”,很好的发挥干群长效管护效应。按照"多劳多得,多分优酬" 原则,用积分兑换商品,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全面高涨。如今,传统村落早已旧貌换新颜,“一带风景、一路生花”成为了远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。
“每季度开展的积分兑换活动很鼓舞人心,我用96分兑换了山茶油和精装米。”参加2024年第四季度积分兑换活动的村民开心地说道。
群众在用劳动积分兑换奖品
观看评比表演的村民
上任初期,面对村里产业空白的现状,杨开明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化压力为动力,成为一名勇于开拓的“拓荒牛”。曹家村一直以来被称为“油茶之乡”,坊间流传着“曹家茶油稻酸鱼 油中精品鱼中王”的佳话。他深知,只有做好产业规划,才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基础。
“正是有了杨书记和村支两委的鼎力支持,我才能顺利在曹家开设厂房、壮大产业规模,要是没有他们,估计现在还只是小作坊嘞。”秀宝油茶合作社负责人张祥认真地介绍着。
为了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,杨开明与张祥多次沟通,最终达成了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的共识,采用“党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机制,村支两委帮忙对接资源、联系商超,让曹家村的油茶产业走出去。
在他及村支两委的帮助下,秀宝油茶合作社如期建成。如今已完善了古法榨油、茶枯粉生产等深加工产业链,厂房里的32名工人全部来自村里,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
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优化,吸引了农民工、大学生等各类人员返乡创业。引进了云端茶树鸡、跑山黑猪、野山蜂等一批乡土特色鲜明的项目入驻曹家村。涌现出“酸鱼王子”张祖要、“猪呆”张松平、“蜂狂”张文仲等一批创业达人。利用能人示范效应,引导群众发展产业,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。曹家村成为了以农促农、联农带农的示范点,走出一条“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发展助推振兴”的多元产业发展新路子。
“开明是我的救命恩人,若不是他,我现在也不会站在这里干活了。”正在种植油菜的张其勇告诉笔者,前几年他被毒蛇“洛铁头”咬伤,杨开明发现他昏迷不醒后,连夜组织人员将他送医,才得以脱险。“那晚要是没有杨书记冒雨转移我母亲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”7组村民张东平回忆起来,至今仍心有余悸……2019年7月15日凌晨,曹家遭受暴雨袭击。杨开明连夜转移安置群众后,张东平家的后坎突然垮塌,泥石流冲进了卧室,由于转移及时,挽救了老人的生命。像这样危难时刻解救群众的例子数不胜数、不胜枚举……
杨开明与群众运送被毒蛇咬伤群众就医
赴医院看望受伤村民
副县长、坪坝镇党委书记宋晓波告诉笔者“曹家村情复杂,但杨开明接受任务从不打折扣,且都高标准完成,深受群众爱戴。”“他白天和我们一起开展各项工作,晚上要解决民生问题、学习业务理论知识,还要照顾九十多岁的老母亲,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”驻村第一书记龙选君说道。据了解,在杨开明十年的支书生涯中,曹家村先后获得“全州产业强村”“省文明卫生示范村”“中国传统村落”等荣誉。但面对家人时,他却显得那么“不称职”。
“就在村里,我想见他一面都很难,每次半夜回家,早上早早就出门,一天说不上几句话。”刚开始,妻子对他有过抱怨和不解,但看到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了,她慢慢懂得丈夫的辛苦和不易,心甘情愿做他的“贤内助”。一个呵护曹家的“大家”,一个默默守护者他们的“小家”。
有人曾问起杨开明:“你后悔回来吗?十年前如果不回来,现在早已月入过万,家庭条件比现在好得多。”但他每次的回答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:“曾经也后悔过,但现在看到村里发展好了,村民富了,日子好了,一切付出都值得。只要群众需要,我会一直做到干不动的那一天为止!”
远处的山丘又是一年油茶籽挂满树梢,近处的田里禾苗一天比一天高,杨开明仍是鞠躬尽瘁,身先士卒地冲在一线。他的脚下是曹家村的泥土,心中是对党不变的信仰,手上是使不完的牛劲,脑中是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妙方,而身后,是一个“初心如炬 使命如磐”的共产党员为民情怀。
责编:张雨
一审:王紫茜
二审:张雨
三审:陈真
来源:古丈县融媒体中心
曝光台丨古丈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布2月14日城区不文明行为
国土绿化扮靓美丽中国(绿色家园)
元宵节快乐!
湘西申旅丨让“神秘湘西”成为最美最恋的诗和远方
湘西州疾控中心发布疫情防控最新提醒
申办全省首届旅发会,湘西准备好了!
新春走基层 新山乡巨变·小河咀村:年年有“鱼”过大年
“五必须五严防” 安全无忧保太平
下载APP
分享到